大年初六,記者來到吉林省扶余市永平鄉九連山村。一進村口,造型別致的假山下,“九連山歡迎您”六個大字格外醒目,穿過800米的燈光隧道,干凈的村路、整齊的民居、古樸的景觀院墻、喜慶的文化廣場便映入眼簾。
“前些年,九連山還是一個落后的村子。近年來,九連山村積極推進特色產業發展,一步步實現了鄉村振興的目標。”九連山村黨支部書記楊景龍對中國網記者說。
村變美了!
城里游客來打卡
在九連山村平安文化廣場,村民李大娘正在帶著兩個孫輩玩耍。“要是放以前,根本不敢想,我們農村還能有廣場。”在李大娘心中,現在的村里已經不比城里差了,她的兩個小孫子回來過年,每天都要來廣場玩耍。
九連山村不光成為本村居民的“心頭好”,隨著鄉村旅游項目的開展,眾多城里的游客前來打卡、消費。“早就聽說九連山,這次一大家子從哈爾濱到松原走親戚,就順便在九連山轉轉,體驗一下農村的風光。”在平安文化廣場,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孟先生一家,正在廣場的“大葫蘆”雕塑邊打卡留念。
“九連山立足特色,積極打造四合院民宿、村史民俗館、展覽館、兒童游樂館、老式酒坊、老式磨坊、粗糧加工廠等鄉村旅游項目。”據楊景龍介紹,預計每年接待游客和餐飲采摘就能帶動村民就業300人。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80萬到100萬元,每戶增收一萬元。
“如果你夏天來,可以在燒烤廣場烤串、去農家樂吃農家飯菜、去采摘園摘新鮮瓜果。不久的將來,還可以泡溫泉。”村民委員會副主任張文志說。
產業強了!
小豆包做出大文章
粘豆包,是東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。記者來到九連山村祥包福粘豆包廠,映入眼簾的就是展廳里鱗次櫛比的粘豆包產品和其他特色農特產品。過了展廳,就是寬敞明亮的粘豆包生產車間。車間里,泡米室、磨面室、和面室、制餡室、質量檢測室等一應俱全。
“這幾天過年,豆包廠也放假休息了,等收了假,這里就會熱火朝天。”張文志說。
在小小的粘豆包身上,九連山做出了大文章。據悉,2020年九連山村委經過多方考察,并經過村“兩委”班子和村民代表同意后,決定發展傳統的粘豆包產業,村里還專門聘請專業師傅給村民教授統一的粘豆包制作工藝。
“為了發展好這一產業,村委會引導全村有意愿發展粘豆包產業的村民加入合作社,形成村集體、合作社和農民共同經營、成本分紅的運作模式。村集體分紅占比60%,合作社和入社社員占比40%。”楊景龍介紹,2021年初,總投資700萬元的祥包福粘豆包廠正式投產,當年就帶動85名村民就近就業,人均增收3萬多元。
目前,豆包廠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,線下與300多家大型商超簽訂訂單,線上邀請家鄉知名人士和網紅帶貨,把九連山的豆包推向全國。“豆包廠帶動上下游就業200余人,也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。”楊景龍說。
農民增收了!
入股合作社實施高標準農田
土地是農村的根。據楊景龍介紹,九連山村現有土地559公頃、林地60公頃。村民主要種植玉米、花生、特色雜糧雜豆等。
據悉,為了探索增收新途徑,走出致富新路子,2022年,九連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,鼓勵村民入社,改變了過去“單打獨斗”的模式,當年就吸納242戶483公頃土地入社,社員年終分紅總計760萬元。
村民王喜發就是當年帶地入股合作社的。到了當年年底,加上分紅款,他靠著2.62公頃耕地實現收益超過5萬元。“土地入股,我有時間就去村企打工,每年還會有幾萬元的收入。”王喜發說。
2023年,九連山村創新探索“合作社+保險+金融”服務模式,進一步鼓勵村民把土地集約到合作社,合作社與保險公司協作,實現險種創新,保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。“創新土地集約模式,輕松化解合作社融資難題,種植成本降低了,村集體收入增加了。”楊景龍介紹,夯實種植基礎,發展現代農業,實施高標準農田、水肥一體化等項目,集約化種植玉米、花生,新技術新模式讓農戶每公頃土地增收3000多元。
近年來,吉林省著力推動鄉村振興、打造美麗鄉村。九連山村,正是抓住了新時代的新機遇,一躍成為鄉村振興的“弄潮兒”:吉林省首批“千村示范村”規劃重點村、吉林省美麗鄉村,去年又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。
記者通過探訪家鄉,深切體會到黑土地上的鄉村蝶變!曾經落后的千余人小村落,如今,“顏值”提升了,村民更富了,產業鞏固了……當記者拿出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與村民們分享討論,大家紛紛表示,現在的農民,已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形象了,大家都是“新型農民”,通過網絡,也及時了解到了中央一號文件了。“你讓我們說出來個一二三,我們也說出不來,但是我們知道,這些政策都是為了我們農民好。在黨的帶領下,我們好好干,日子會越來越好,屯子也會越來越美!”家鄉的農民朋友如是說。
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,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。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,24小時對外發布信息,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
投稿郵箱:
dbzxchina@163.com
合作熱線:
13353108465
18946613356